
武汉白酒市场正上演近三年来最激烈的一场攻防战。
近日,酒业家调研获悉,作为占湖北白酒容量近四成、规模超百亿的“兵家必争之地”,武汉白酒市场2025年规模同比下滑15%左右,不同价格带表现明显分化:次高端及以上下滑明显,低端白酒则受消费需求变化驱动得以增长,其中,以玻汾、小劲酒、小毛铺为代表的光瓶酒成为一大亮点。
此外,名酒加速下沉、省酒稳价保利,下行的市场行情和对量价的不同抉择加速了品牌分化,共同勾勒出武汉白酒市场的新格局,也造就了行业调整期下区域白酒市场演变的典型样本。行业深度调整期,省酒强势的区域壁垒正在被撕开裂缝?
市场规模缩水15%,次高端及以上下滑明显,光瓶酒逆势增长
“经济疲软叠加禁酒令,今年武汉市场几乎所有白酒品牌动销都不太好,茅台、五粮液等头部品牌相对来说更稳健一点。”武汉酒商杨霁(化名)告诉酒业家,包括曾经非常稳健的地产酒龙头,在今年也面临大幅下滑,“一方面是由于名酒价格下行的冲击,另一方面也源于地产酒在保价格方面的举措,对销量会有一些影响。”
据杨霁介绍,在中高端白酒需求缩减的影响下,今年武汉白酒市场规模整体下滑15%左右。“从价格带来看,高端酒下滑幅度可能超过20%,中端酒下滑15%左右,低端酒反而在增长。”这种差异恰恰反映了武汉白酒市场的消费场景和需求之变。
其中,200-500元价格带仍是武汉市场的主流消费区间,宴席场景对白酒消费的拉动作用依然显著。杨霁指出:“其实武汉的宴席消费没怎么降,就是商务消费少了。”这一消费结构变化直接影响次高端及以上价位产品的市场表现。
对此,武汉酒商孙怡(化名)也表示:“某高端浓香品牌今年重点也是保价格,但动销明显差很多了,估计今年要下降30%以上”
另一在武汉市场基础坚实的省外浓香品牌也面临一定程度的下滑。武汉酒商张昭(化名)透露,该品牌在武汉往年有5亿的体量,今年可能只有4亿左右。“其实没有行业想象中跌的那么厉害,它在武汉的基础还是比较好的。”
“其实400元以上价位一直是湖北地产酒的软肋,同样的价格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全国名酒。”张昭表示。也因此,头部名酒价格的持续下行,在次高端价位对地产酒造成了更强烈的冲击。
“某头部地产酒品牌今年在武汉的下滑幅度可能有20%以上。”孙怡表示,“他们所有的定制品、开发品以前我们还能卖的动,现在基本都卖不动了,主品系列也都在下降,包括主打的400元价位大单品,下半年中秋国庆的动销也都很差。”
相对而言,部分省外名酒在这一价位区间表现更为稳定。“今年剑南春在武汉应该略有下降,但整体还是很稳;国缘、今世缘因基数较小,在武汉市场仍稳中有增。”孙怡表示。
汾酒的增长也尤为引人注目。“汾酒青花20利润还可以,甚至对于二批商来说,比某头部地产酒品牌的毛利润还要稍高一点。汾酒或许是全国名酒里为数不多经销商还能赚钱的品牌。今年在武汉估计能做到5个亿,全省有望突破10亿。”张昭告诉酒业家。
酒业家注意到,在整体容量收缩的背景下,百元以下的光瓶酒市场却逆势上扬。
“武汉今年光瓶酒甚至还有增长,特别是小劲酒、小毛铺、玻汾等光瓶酒卖的很好。反而是百元左右的大众盒装酒下滑比较明显。”孙怡告诉酒业家,小劲酒今年频频断货,供不应求。“劲酒今年增速应该超过20%。今年推出的新品毛铺草本酒(绿荞)沿用了小劲酒的打法,也卖得非常好,贡献了新增量。”
杨霁同样表示,青花20和光瓶酒表现突出。“青花20有增长;玻汾目前是我店里所有光瓶酒中卖得最好的,上半年增长势头很猛;毛铺绿荞上升很快,市场上有点供不应求的状态,甚至在抢占玻汾的市场。”
省酒稳价保利进入战略防守期,二三线酱酒集体失声
“名酒这一轮就得是以价换量了,就是要抢市场份额,还硬扛价格的话,只能给别的品牌让路。”杨霁直言。对于今年主流名酒以价换量,在多位酒商看来也是无奈之举。
然而,面对省外名酒价格下行的冲击,省酒龙头则采取“稳价保利”的防守策略。在多位武汉酒商看来,这于当下而言,是正确的、有前瞻性的选择。“白云边今年一直是保价、保渠道利润,销量虽有所下滑,但经销商能保证盈利,不至于亏钱,库存压力也没有那么大。”张昭表示。
“地产酒保价格,我觉得这是正常的(策略)。”杨霁指出,品牌价格崩盘了,未来只会越来越差,“白云边虽然销量下滑了,但是它的价格没有崩,反而无论是酒商还是消费者,对它都更认可,所以在这轮市场下行周期里,白云边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难,最起码还是保住了应有的市场份额。而且这一波把价格保住,对未来重回增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近日,白云边酒业董事长梅林在武汉片区2026年春节营销启动会上也再次强调了“稳价保利,稳价保量”原则,要求经销商严格执行分段切片式激励政策,通过设置价格维护奖、陈列奖、堆码奖等多元激励措施,平衡量价关系、保障渠道利润,同时利用数字化工具动态监控价格体系,对违规行为实施严厉管控。
在全国名酒新一轮降价、下沉攻势下,省酒龙头正通过维护渠道利益链强化本土优势,守住市场份额,虽然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稍处于下风,但仍保持韧性。
酒业家同时注意到,部分地产品牌在市场冲击下正面临困境。孙怡透露,某头部地产酒在武汉部分区域已有20%-30%的下滑,而另一个本地品牌则更为艰难。“差不多去年压货压不动了,就什么产品都卖不动了。”
“地产酒还是跟湖北人的消费习惯比较贴合,特别武汉市场对于酱酒,其实不像河南或广东等地非常认可,除了名酒价格降低有对地产酒有些打压外,饮用习惯上还是没什么冲击的。”杨霁指出。
值得关注的是,武汉酱酒市场在这一轮调整期中也出现了剧烈分化。“我感觉整个武汉酱酒消费氛围都在萎缩。简直惨不忍睹,产品价格基本都跌了百分之二三十。”孙怡表示。
杨霁则指出:“茅台价格虽然下滑了,但动销还可以,茅台1935也是上升趋势,但其他酱酒品牌无论高中低端都下滑的比较厉害。除茅台、习酒、郎酒、珍酒等头部品牌外,其他二三线酱酒基本退出了武汉市场的主流竞争序列。”
武汉白酒市场正在上演的这场攻防战,既是行业调整期的缩影,也是未来区域市场竞争格局的预演。随着全国名酒渠道下沉不断深入,地产酒的根据地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全国名酒不断下沉的背景下,湖北地产酒能否守住大本营,酱酒能否卷土重来,将成为未来武汉白酒市场格局演变的关键悬念。
(责任编辑:zx0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