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中携手创‘绿’,前景广阔”(专家解读)
2025-07-07 IDOPRESS
在乌兹别克斯坦卡什卡达里亚州拍摄的1吉瓦光伏项目光伏板。
中国能建海投公司供图(新华社发)
近年来,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技术领域确立了全球领先地位。绿色发展是中国政府的重点任务。这一政策基于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强调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近年来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中国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8.89亿千瓦,同比增长25%,约占总装机的56%,其中,水电装机4.36亿千瓦,风电装机5.21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8.87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0.46亿千瓦。这些数据直观展现了中国能源转型的速度。
中国明确设定了“双碳”目标: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当前,中国正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广清洁交通应用,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方案落地应用。
绿色发展同样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优先任务。为此,乌兹别克斯坦制定了多项长期规划,目标是向资源节约型模式转型,实现生态可持续与经济增长的平衡。
未来几年,乌兹别克斯坦计划将绿色项目的投资占比提高到50%。同时,乌兹别克斯坦正着力提升工农业的能源效率,推广创新技术,扩大有机农业和节水滴灌的应用范围。乌兹别克斯坦也在加强绿色城市建设,推进绿色交通。目前,首都塔什干已引入中国制造的电动公交车,并配套建设了充电设施。
近年来,乌中两国关系升级为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合作从传统领域扩展到生态议题。绿色能源成为合作重点,涵盖技术应用和环保创新。两国在绿色发展领域拥有广阔合作潜力,推动了一系列大规模合作项目的落地。
2023年5月,两国在西安达成协议,共建新能源项目。这些项目正快速落地:在乌兹别克斯坦卡什卡达里亚州和布哈拉州,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两座光伏电站已完成建设。两座电站总装机容量1吉瓦。这些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建成的项目创造了约1600个新就业岗位,每年可减少2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在绿色项目实施中,中国企业成为关键合作伙伴。他们的参与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还实现了先进技术转让、经验交流和现代化生产基地的建设。
值得关注的还有生态科学领域的合作。2025年5月,乌兹别克斯坦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部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明确将依托乌兹别克斯坦绿色大学成立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新中心将成为开展联合科学研究、培养专业人才、交流现代技术的平台。
此外,乌中还在合作中开发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新一代汽车。2023年,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汽车企业星途和比亚迪签署了合作协议。2023年3月,比亚迪汽车已在乌兹别克斯坦正式启动销售。比亚迪还计划与吉扎克理工学院等高校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这些合作不仅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也为乌兹别克斯坦带来了获取先进技术和大规模投资的机会。
基于共同的愿景,乌中合作将持续深化拓展。通过共建研究中心、推进人才交流、发展绿色金融与数字化监测技术,双方为长期协作打下基础。
乌中携手创“绿”,前景广阔。乌中在绿色发展领域的合作不仅有助两国实现气候目标,更展现了一种基于互利共赢、技术创新和共同守护地球未来的合作模式。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在绿色经济领域携手合作,有望推动地区绿色转型。
(本报记者林子涵整理)
(责编:刘洁妍、崔越)